导航 中国设计之窗设计资讯详情

更多

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上海张江信息技术产业平台创芯天地 / 致正建筑工作室

设计欣赏
9小时前 1417 0

 
张江集电港 B 区 3-2 信息技术产业平台创芯天地项目是以集成电路科创研发为主导功能的科研社区。园区位于祖冲之路和张东路交叉口东南角,占据了除西北角原有 10KV 电力设施用地外的由城市道路限定的整个街区,唯紧邻此电力设施南边界的园区红线内已建有一处 35KV 的变电站。园区定位为开放、共享、活力、聚集,着力于创造富有活力的园区、科研文化的展窗、创新共融的工作场所、多维互联的交流空间、以及可持续的研发环境。2015 年开始地块前期方案研究时规划容积率还是 2.0,当时的方案还是基于大、小型研发楼宇高、多层混搭的空间布局逻辑。2019 年实施方案启动时恰逢整个张江东区的控规增容调整,地块容积率提高到了 4.0,高层大型研发楼宇集群也就自然成为园区产品定位的不二选择。为了在高开发强度的环境中创造开放、绿色的街区环境,在总体布局上尽量压低建筑密度,采用无裙房的独立塔楼组群模式凸显建筑的挺拔,五栋高低错落的高层研发塔楼略呈风车状沿街区周边布置,围合成一处中央庭院,并在其周边设置景观回廊将五栋塔楼联系起来。

五栋塔楼采取“4+1”的配置模式,即以四栋研发办公楼作为园区功能主体,另有一栋与地方政府合作运营的配套服务楼。其中 21 层的 A1 楼位于园区西南角,是园区百米限高的制高点;次高的 19 层 A4 楼位于园区东北角,与 A1 楼呈犄角布置;9 层的 A2 楼和 14 层的 A3 楼分别位于园区南侧居中位置和东南角;而作为配套服务楼的 13 层 A5 楼位于园区西北角,既设置会议、展示、路演、发布、联合办公等园区公共交流及科研孵化功能,也引入图书馆、健身、餐饮、便民服务等文化与商业功能,用以弥补周边商业服务体量的不足。如此布局既简洁高效,又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天际线。


园区配建有车库为主的三层地下室,并为五栋塔楼分别配置摆渡电梯直达首层大堂。地下一层设有大型员工食堂,为园区办公人群提供服务。中央庭院中部是一个带大台阶的下层花园,既为员工食堂创造自然采光通风便利及景观聚焦点,又在便于食堂进出及疏散的同时兼容了一处事件聚集型的户外剧场。中央回廊西侧廊下凸向中心庭院内部的敞亭是食堂的主要出入口,内有直通食堂的电梯与楼梯。五栋塔楼底层层高都是 6.9 米,以容纳各自的挑空大堂。研发办公层高 4,5 米,楼层布局上采用适合产业需求的大进深灵活组合办公空间模式,且标准层面积较大,以提高空间效率。A1 楼采用中央核心筒布局,周围的办公空间进深(含走廊)达到 14 米。其余四栋楼都采用偏置核心筒模式,办公空间进深普遍更大。

园区车行主入口位于南侧集电路和东侧集创路上,分别正对 A1、A2 楼之间和 A3、A4 楼之间凹入的两处两两相连的廊式共用入口雨棚,并在雨棚前形成回车落客场地。北侧正对 A4、A5 楼之间设置景观广场穿越市政绿带与祖冲之路衔接形成顺应地铁 2 号线广兰路站人流来向的人行主入口。由此在这三处楼间花园各形成一处串联在中央大回廊上的次级小回廊,并与中央回廊一起共同构成园区的人行系统,也同时定义了园区的景观庭院系统。在 A1 楼和已建 35KV 变电站之间设置园区的西向次入口,并将园区的 10KV 市政开关站配建在已建变电站东侧。



0 0
© 2014-2025 中国设计之窗 www.333cn.com 版权所有
深圳市中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设计之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龙华区布龙路4号127陈设艺术设计产业园A栋203-206
首页
设计资讯
作品备案
设计师
设计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