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中国设计之窗设计资讯详情

更多

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张永和:当一个文艺的灵魂,住进建筑师的身体里

设计名家
6年前 2669 16


“他,喜欢美术,喜欢设计,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他,只是一个很纯粹的设计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颗文艺的心。”

undefined

张永和

非常建筑创始人

主持建筑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同济大学教授

美国注册建筑师等等

————————————————————————

提起张永和,便自然联系到“建筑大师”这样的身份。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毕业后也在一系列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并成为美国注册建筑师。自1993年起,与鲁力佳成立非常建筑工作室,在建筑领域的造诣众人有目共睹。张永和,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有灵性”的建筑师。

undefined△作品:二分宅,北京,2002

而近年来,仅仅用“建筑师”三个字,早已经无法准确定义张永和。不是跨界,只是玩转设计。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定义自己,张永和说那就是“文艺”,和大多数文艺的人一样,喜欢美术,喜欢设计,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无论是做舞美设计,还是向建筑前辈梁思成致敬的西装,无论是与曲美合作设计的“我爱瑜伽”系列家具,还是透露着“张氏幽默”的微电影,都彰显出他对艺术的热情与追求。

undefined△作品:上海嘉定园区规划与“葫芦”餐具

————Part 1————

文艺的情与魂

文艺,不是被滥用的标签,不是随手在咖啡厅里摆一本书拍一张照,即可被称之为“文艺”。文艺,是与生俱来发自内心,对艺术与美的呵护与享受。而张永和的文艺则更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他的设计作品。他只是一个很纯粹的设计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想用自己的双手,解决城市空间遗留的问题,他想用自己的双手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家居,他想用自己的双手,还给人们一个本该拥有的贴近自然的生活环境。他只是一个很纯粹的设计师,拥有一颗文艺的心,力所能及的让这个城市还原它应有的样子。

undefined△“竹林七贤”舞美设计和“我爱瑜伽”家具设计

“建筑师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职业,首先我是一个人,一个有自己兴趣的人。我喜欢听音乐,但范围很小,最喜欢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贝多芬对于我来说太闹了。我还喜欢画画,喜欢看小说,这是我最舒服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还会去运动,在户外散步等等,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特别。”在张永和看来,职业只是一个人生活中最小的那一部分,并不认同利用职业来定义某一个人,这样往往会将其更丰富乃至于更复杂的那一面人性抹煞了。卸下建筑师的身份,他是一个更饱满更立体更多样化的文艺爱好者。

undefined△ 小侦探,张永和绘

而在空中的概念与情怀,没有朴实勤劳的双手将其落地,一切也只是浮云。在张永和的眼里,建筑师其实是一份非常辛苦的职业。早上10点进入办公室,没有休息,一口气忙到晚上8、9点,是他的生活常态,有时甚至更晚。而相比其日本的建筑师,自己的工作状态已经轻松了很多。“建筑这一行其实是很辛苦的,我一般会晚上8点左右从单位出发,不到9点就可以到家。在外人看来可能已经比较辛苦了,但日本的建筑师还会很惊叹道说我到家很早,他们有些晚上12点之前从来没有到过家。”在忠于理想的同时也要面对现实,所幸从事的行业正是自己兴趣所在。身体累,心理压力大;但在艺术的道路上,有所坚持,生活有时会回馈给你意想不到的美好。

undefined△张永和工作状态

————Part 2————

心系人与城

“文学与建筑的表现来自截然不同的尺度和方式。文学不固定的视象元素,蕴藏着延伸至超现实和幻想世界的无限可能性——时间及空间可以被支配,自然定律也可以被扭转。建筑与之相比,却体现了一定的准确性和复杂性。建筑师为无形的尺度创造出实体的空间。两者分别代表了两个极端。”——非常建筑

出生于北京的张永和,童年的记忆与四合院是分不开的,对院落更是产生了很深的情感,并对自己今后的设计理念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很多建筑研究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但渐渐地,他发现北京的问题大多也是中国其他城市的问题,于是,他静下心来,将中国城市化的点点滴滴都仔细剖析了一遍,有所发现。

undefined△与院落有关的三个项目模型

其中有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大宽马路”。它,是把城市切割成碎片的罪魁祸首。更令人心痛的是,“大宽马路”并非为人而服务,主要是为车服务,但城市理应为人所发展。即使马路已经足够宽敞,还存在着严重的堵车现象,张永和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城市根本认知的问题。

北京作为单一中心城市,一环一环如同水波纹那样扩散出去,很容易导致人与汽车都不能正常通行,对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能打碎成若干个中心,每个中心都有自己独立的商业、文化、社会服务等设施,可能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城市组织。

undefined△北京典型道路(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发起的理想家计划中,张永和推出了“自行车住宅”这个多层集合的住宅方式。绿色出行体系是他关注了几十年的方向。“自行车作为一种既健康,又不污染环境的交通工具,是值得被关注的。而此时此刻在世界,对自行车设计的创意研究层出不穷。所以我觉得应该多认真考虑一下,如何让城市与建筑能够和’骑车’这件事儿多结合一些。”

undefined△作品:自行车宅,方案阶段

“建筑的设计应该为人而服务,城市的规划也应当为人而服务。”这是张永和心底的声音,也是他身为一名中国建筑师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其实设计行业一直存在着‘专业意见很难被社会大众听见’这样的问题,希望能够用设计造福人类,也希望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将这样的想法与声音传递出去。”

undefined△作品:21客线下体验店,上海

————Part 3————

一路上专注与坚持

在建筑设计上,张永和有自己的态度与坚持。他认为在设计的领域里,有着独立的核心体系与价值。建筑存在着空间的问题、材料的问题、结构的问题、使用的问题等等,而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对于他来说最为重要,迫切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一遍遍地尝试,直到解决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没有任何装饰性,直击问题所在,这也就是设计的价值。

undefined△上海世博企业联合馆,上海,2010

“在我眼里,真正经典的设计不一定非要用时间来界定。一起想象一下,有这么一件产品,也可能是一座房子,在设计后的若干年,还可以看到它的价值与影响力,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设计是经典的。经典的设计不一定非要用时间来界定,有的是,有的不是。但针对于建筑设计,我想举例的是美国建筑师协会设置的25年奖。就是过了25年后,大家回头重新审视,认为这所建筑当时的态度和影响力现在还成立,那可能这就是一个值得获奖的好设计,在我心中的经典设计就有一些这样的意味。”从1993年非常建筑的创立到今天,历经了多少挫折与磨难,但怀着对设计的坚持,张永和和他的团队,一路走到了今天。

undefined△非常建筑事务所

从四十年前逐渐跨入建筑领域到今天成为业界大师,从一个简简单单的文艺爱好者到一步步把兴趣实现为作品,为国际建筑领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张永和从未止步。他说,即使到现在,他依然不知道如何放慢脚步,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对建筑的坚持,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或许,当一个文艺的灵魂住进建筑师的身体,注定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碰撞。

——END——


0 16
© 2014-2019 中国设计之窗 www.333cn.com 版权所有
深圳市中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设计之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龙华区布龙路4号127陈设艺术设计产业园A栋203-206
首页
设计资讯
作品备案
设计师
设计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