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6日,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明尼阿波利斯,齐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6000多名景观设计师,他们将在此参加为期三天的“2006美国景观设计师年会暨第43届国际景观设计师大会”(ASLA Annual Meeting and EXPO and 43rd IFLA World Congress)。此次盛会由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和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联合主办,是国际景观设计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盛会。
大会主题为“蓝色星球的绿色解决方案”(Green Solutions for a Blue Planet)。为了呼吁更多的景观设计师能肩负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的重任,大会邀请了四位在实践和可持续性设计方面具有国际洞察力和影响的主旨报告人。他们分别是美国的Jean-Michel Cousteau、中国的Kongjian Yu(俞孔坚)、法国的Catherine Mosbach和芝加哥市长Richard Daley。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曾担任2002年5月在加拿大举行的第40届IFLA世界大会和2006年5月在悉尼举行的IFLA东区会议的主旨报告人。
俞孔坚教授在10月7日下午的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生存的艺术”(The Art of Survival: Positioning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New Era)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所以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重任。而面对这样的重任,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挣脱空洞虚伪的“造园艺术”的羁绊,解开封建士大夫审美趣味下的裹足,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的精神,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现在是申明景观设计学不是园林艺术的延续和产物的时候了。景观设计学源于我们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而这门艺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长期以来都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阉割了。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了世界的问题,因此,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也必将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