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改造对象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的一所百年“京町屋”。任务是将其改造为一座面向旅客的宿泊设施。

在京都千二百年的历史中,“条坊制”的规划手法从平安时代建都之初就已出现。至江户幕府时期,“前铺后宅”的町家成为符合标准的主流城市住宅类型。受到防火、赋税等条件限制,町屋它狭窄的面宽得到了保留。有人将这种细长的结构称之为“鳗鱼的睡床” 。

在一座典型的町屋中,临街的房屋通常被纵向分成土间(トオリニワ)与旁边抬高地台的部分。土间由入口一路往里到达住宅内部,通常由三合土或石砖作为铺地材料,这里会设置灶台,并借由火袋上方的天窗排放油烟。另一侧,地台抬高的部分则被横向分隔为不同的活动空间:由外而内依次是店铺(ミセ)、家庭厨房(ダイドコ)、里间和室(奥の間);这些空间被可推拉、拆卸的建具分隔,以便应对不同的使用需要。这些房间的排布次序暗示空间由“公共”逐级转向“私密”。

在此次改造的房屋由东西两个独立的二层体量和一条将两者连接的走廊构成。最初的町屋外立面与店铺(ミセ)空间已被移除;土间与火袋空间也被厨房横断的抬高地台打破;灶台上方原本该敞开的地方搭起了一层天花板。原始的空间秩序被一种唐突、憋仄、缺失的感觉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