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中国设计之窗设计资讯详情

更多

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比达达利公园 / Henning Larsen

设计欣赏
8天前 1340 0

 
比达达利公园坐落于新加坡新型公共住房区比达达里苑内,其设计愿景是打造一个“花园中的社区”。该公园所在地原为一座多元文化墓地,亨宁·拉森(Henning Larsen)事务所对这片占地 13 公顷的公园进行改造时,充分尊重了场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社区门前营造出一个自然、包容的空间。通过融合场所营造理念与积极出行策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居民的活力需求,比达达里公园成为一个便捷可达的目的地,处处以居民需求为核心


这一以自然为核心的设计中,阿卡夫湖(Alkaff Lake)是重中之重,其标志性景观雨树岛(Rain Tree Island)上矗立着一棵雨豆树(Samanea saman)。这片占地 1.8 公顷的湖泊,是创新型多功能雨水排水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雨水管理。它通过梯田式湿地、植草沟、沼泽、溪流和蓄水池,可截留场地 90% 的雨水。暴雨期间,公园各处的雨水汇聚至沼泽地,流经菲库斯希尔溪(Ficus Hil stream),最终汇入湖中。雨水流入阿卡夫湖后,会通过梯田式湿地循环回流,形成一个闭环系统,既增强了排水能力,又提升了场地的生态韧性。这种对水敏感的城市设计方法有助于维护自然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吸引更多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


比达达利公园专为家庭所有成员(包括人类和动物)而设计,园内设有 6 公里长的步行小径、观景台与凉亭,还有以自然为灵感的趣味儿童游乐区,为游客提供了休憩、观赏、嬉戏以及与当地动植物亲密接触的空间。尽管地处城市,比达达利公园却滋养着超过 193 种野生动物。如今,该公园栖息着新加坡超过 50% 的迁徙性陆栖鸟类,且仍是新加坡现存两大林地栖息地之一。园内还建有一座 100 米长的桥梁,它连接着苑内两片成熟的林地,游客可漫步桥上,观赏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


Henning Larsen 事务所的植物配置策略保留了 84% 的成熟树木,并新增了 170 多种本土植物。在这片地形多样的场地上,“静区”作为自然植被的核心区域分布其间,“动区”则为公园使用者开展社区活动提供支持,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枯立木、原木堆和巨石堆等生态构造为多种鸟类提供了栖息、筑巢和觅食的场所,而一座高达 20 米的猛禽筑巢平台则为这些顶级掠食者提供了额外的栖息点和备选筑巢地。


0 0
© 2014-2025 中国设计之窗 www.333cn.com 版权所有
深圳市中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设计之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龙华区布龙路4号127陈设艺术设计产业园A栋203-206
首页
设计资讯
作品备案
设计师
设计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