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中国设计之窗设计资讯详情

更多

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一座辨识度极高的标志性建筑——大连国际会议中心

行业资讯
3年前 2496 9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设计

      这座建筑物既反映出大连的现代化改造前景一片光明,也体现出这座城市作为重要港口以及贸易、工业、旅游城市的传统。项目的形式语言结合并融合了现代化会议中心建筑类型的合理组织结构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漂浮空间。

      大连坐落在中国辽宁省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是重要的港口以及工业、贸易和旅游中心。

      这座城市正在对东港地区的棕地和复垦土地进行一波大规模的改造运动,此举将在未来十年完全改变城市的面貌。

主要的开发项目如下:

将集装箱港口搬离人口密集的市区

建立国际游轮港口

在填海土地新开发CBD(中央商务区)

在海上造桥,连接经济特区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城市设计任务是在城市主轴的未来扩张终点建造一座辨识度极高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轴线的焦点,本建筑物将深深烙印在市民的心中,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因此,建筑的占地位置是根据在建筑前方交汇的两大城市轴线的取向而定的。

      穿过立面的悬挑的会议空间创建了一种空间层次丰富的建筑体量,使其从周边建筑之中脱颖而出。

      各种各样的剧院及会议空间均位于锥形的屋顶遮盖之下。日光照射控制得宜,为访问者提供了舒适的空间感受,也确保了内部氛围的多样化。

      本项目在一座综合性建筑内部实现了功能性与空间丰富性的协同效应,具有以下功能:

会议中心

剧院和歌剧院

展览中心

地下层:停车、配送与处理

      地面层的公共区域为不同的用户组提供了差异化的访问途径。实际的演出与会议空间比入口大厅高15.3米。可容纳1600坐席的大剧院和舞台塔,以及毗邻的机动性很强的2500坐席会议大厅,均位于建筑的核心位置。

      这样一来,主要舞台就可用于古典戏剧演出,也可以作为多功能大厅。与传统的歌剧院一样,在主礼堂额外配备了后台区。这种设计方案非常适于扩大该空间的用途:会议、音乐会、戏剧,甚至是古典歌剧,几乎不需要额外花费。

      较小的会议空间如珍珠一般围绕着这个核心排列,不同的区域之前连接通道很短,因而节省了从一个单元去往另一个单元的时间。大多数会议室和通道区域都可直接从上方获得采光。

      这种开放而流通的布置方式使主要楼层的剧院与会议空间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广场”和“街道”的城市结构。这些具有辨识度的“地址”方便了使用者在建筑内部辨认方位。因此,非正式的会议场所,以及餐饮区、各个大厅之间的能欣赏到室外景致的花园,都成为现代会议场所的必需之所。

      地下的停车场入口、卡车运送货物和废物处理区位于基地的西南侧,从而避免给入口处的车道造成交通拥堵。海边的主入口与未来的发展相协调,包括与未来的邮轮码头相连。

技术、气候和环境概念

      建筑设计和项目开发的重点在于技术、建设及其相互作用。本项目的技术系统能够悄无声息地以自动化方式完成实现建筑的空间用途所需的任务。

      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内部,这些系统的运转就如同建筑内部的混合型城市。就建筑的技术基础设施而言,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到建筑内部大量的人流,这些使用者都希望拥有高标准的循环通道,也希望建筑环境舒适、技术水平高超,譬如拥有极高的灵活性、低能耗以及尽量少消耗自然资源。

      地下室的技术设备区位于矩形网格内,为建筑物提供了基础设施,主要在垂直核心筒内。尤其是在会议区域必须拥有充足的空气,从而维持舒适的冷热环境与声效。因此,经过调节的空气将通过座位下方的双层中空地板被安静地注入房间。楼梯内部的喷气单元确保了均匀连续的配风。热气上升,人体散发的热量上升至天花板,被抽气装置吸走。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将能耗降至最低。其中一条重要的作用是在一天当中避免了过大的能耗波动。因此很有必要整合以下自然资源:

以热泵来利用海水的热能,夏季制冷,冬季供暖。

一般采用低温系统来加热,结合作为热质量的混凝土核心筒的激活,从而保持建筑内部气温的恒定。

建筑内部巨大的自然通风气流量尽量避免了使用机械装置来通风、供暖和制冷。中庭被设想成一个利用太阳能加热的自然通风子气候区。

在体量庞大的个别区域可以通过其他措施进行单独处理,比如置换通风。

需要对日光大加利用,既是为了创造积极的心理影响,也为了尽量减少人工照明造成的能耗。

以太阳能电池板结合建筑的形体来生产能源。

结构概念

结构概念的基础是两个元素的三明治一般叠加:“桌子”和屋顶。

两个元素都是钢结构,5-8米。

整个结构高于地面7米,有14个钢和混凝土的竖直核心支撑。

双层的结构概念创造了可以承重的壳体结构。

      该建筑采用了最新的设计和模拟技术,中国本地的造船企业制造了钢的壳体。40,000吨钢造就了85米的跨度和40米的悬臂 。

 


0 9
© 2014-2019 中国设计之窗 www.333cn.com 版权所有
深圳市中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设计之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龙华区布龙路4号127陈设艺术设计产业园A栋203-206
首页
设计资讯
作品备案
设计师
设计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