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Popular Science 杂志,中文版叫做《科技新时代》,我曾经看过约两年,如果说一提起这本杂志头脑中会有什么印象,确定无疑就是个人飞行器,如果翻看老杂志的封面就会发现很多,Popular Science 是一本有着137年历史的杂志,现在他们已经将这些杂志内容都已经数字化,你可以在搜索这些内容,也可以在 Google Books 上按期阅读,非常有历史价值,如同看到这些老杂志上的飞行器及其他交通工具,带来的是技术乐观主义的幸福感,与之相比,“中国作家”那些“人文关怀”又是多么需要人文关怀一下啊。
现在 iPad 已经开始销售, 在预先介绍 iPhone OS 4 的发布会上,Steve Jobs 公布了那时 iPad 的销量已经达45万部,iPad Apps下载量则已达350万,Steve Jobs 走马看花介绍了几个 App,其中对 Popular Science 的 App 赞赏有加,而此前 Popular Science 的这个 App —— Popular Science+ 已经在网上非常火热,人们对它那丰富的操作体验印象深刻。
Popular Science+ 来自于 Berg 和 Bonnier 的合作,基于此前他们推出了 Mag+ 的概念,而 Mag+ 已经为很多人熟知,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个传播推广的过程也有行云流水的。

在 iPad 发布前,无论是 Blog 上还是传统媒体中,都在为当时不存在的 iPad 预热,而且与之相关最主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数字杂志或者说数字阅读,一些大媒体甚至也预先做出了概念呈现,而此时 Berg 和 Bonnier 在网上发布了一个视频叫做 Mag+ (Viemo 视频,观看方式同 iDESIGN ),探索未来杂志的一个可能前景,由于相比于其他设计它的呈现制作的更精彩,所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不仅是它的推出过程,这些视频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也很精彩,比如虚拟场景可视化,对我们的设计呈现也就是讲故事(Storytelling)会有所启发。与 Apple 相似,Bonnier 以及 Berg 他们在设计和产品的 Polish 上做足了功夫。
难道未来的杂志都应该这样吗?这只是其中一种探索,一切还都只是开始,随着 iPad 的推出,随之而来的未来媒体和未来阅读成了一个热门讨论话题,我们这里尝试从一个很小的角落寻找一些东西。
如果看了 Popular Science+ ,除了因相对丰富而精彩的交互体验设计而感到激动,我们也可以较明确的对“未来的杂志都应该这样吗”这个问题作出较肯定的回答,当然不是。未来阅读或者在 iPad 上杂志未来的形式虽然不清楚到底会怎样,但如同 Popular Science+ 还是相当原始的。如果你读过不少人们对未来阅读的讨论(这里也讨论过不少 1,2),就会发现人们为未来的希冀(vision)虽然说不清但却是非常非常大的,有的甚至快到达讨论文明的程度了。
对 Popular Science+ 有什么感受,我们会觉得太花哨,不像适合阅读的,甚至无法让人有精力集中到内容的阅读上,而是单纯享受触摸操作的快感,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嗖嗖唰唰。或者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太追求花样了,也就是 Style 了,比如前景背景相随以及切换等。
《纽约时报》网站设计总监 Khoi Vinh 评论 Popular Science+ 也说不是很确定,但和他所想的数字杂志是肯定不同的,说 Popular Science+ 的探索值得称赞同时也是失望的,它的设计仍然基于传统杂志设计模式,Khoi Vinh 的意思是大概指它还是很保守,而且把力气花在追求花样上。此后 Khoi Vinh 还写了一篇关于 iPad 是否能够拯救出版业以及出版设计的文章,在 Print 的专栏发表,题目为 Jobs Saves?说即使 iPad 能够拯救出版业,也无法拯救出版设计师。
当我们觉得像 Popular Science+ 这样把过多的笔触放在 Style 上,并没有太多革命性的变革,在用户体验上也是靠着可以称为花哨的设计来彰显,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那个未来。或者有人会说,没有突出内容还谈什么阅读,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平时在阅读杂志的时候,是在阅读我们说的“内容”吗,或者当一本杂志只留下文字,并且以阅读教科书的姿势来阅读,它还会是杂志吗?我们阅读杂志时在阅读什么呢,知识?
那么 Style 是内容吗?
我们说现在是内容消费的时代,在这里谈论这个转变会有两层意思,一个就是这里说的较多的人们从工具的消费转化为内容的消费,比如说手机的等数字消费品的变化,即我们的专注点从功能转向了内容;另外一层就是从信息的消费到内容的消费,比如以前是上网冲浪,就是随便看看去找信息看新闻,而现在这种信息消费已经退出主角身份,因为我们一天到晚都与网络相连,就比如早上看一下报纸是信息消费,如果天天都是整天看报纸还会是信息消费吗?
我们阅读杂志不是为了知识,也不是为了信息,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lifestyle,就是对 Style 的消费,所以 Style 就是内容。我们说起杂志和设计,比如封面设计,都会说到 George Lois 的 Esquire 时代,而看着现今多数杂志都是简单的明星图片而感慨万分,是设计师不行了吗,当然是时代变了而已,原先我们只能从杂志获取的一些东西已经被更新的平台替代了。
这里说的 Style 不是指诸如排版设计这些单一的部分,而是一种综合,或许可以称之为“轻内容”,我们慨叹的纸质阅读的“质感”也是 Style,至少我们阅读杂志现在最主要的就是 Style 部分了,也就是 Style 是内容,而且内容就是 Style 。如果转移到数字平台上,比如 iPad 上,杂志这个概念还存在的话,那么也是 Style,从这一角度来说,而不是 Khoi Vinh 那样从生产的角度来说,那么结果刚好相反,数字出版难说,但数字出版设计肯定更需要。
如果你翻了一下 Google Books 上的 Popular Science,就会觉得我们现在对内容的处理还很原始,或者说还停留于信息(数据)获取阶段,恰如在 Google 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得到一个经过排序的索引列表,有时会觉得非常机械,我需要内容。
罗浮宫岁末嗨购,海量福利大放送!
11月前 16765
什么才是好的厨房设计?
1年前 18217
美丽的主卧室套间设计理念
1年前 17950
惠无央:立足历史文脉,推动HAI550城市更新
1年前 2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