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这个模式简单地揭示了用户产生购买行为的基础原理,但那么问题来了:

用户在看到一件有“需求”的商品时,即使具备购买能力但也不会立即就购买,因为用户可能还会犹豫、想问朋友意见、想等降价、想多对比等等原因,导致用户不能立刻下定决心购买。怎样能减少用户的犹豫,促使用户快速下单,甚至是冲动性购买呢?这需要我们抓住用户的心理弱点,通过运营设计营造“抢”的氛围,让用户产生“不立刻购买就会没有”的心理紧张;同时再运用用户心理帐户和捆绑促销的技巧让用户在买时觉得物有所值,减少心理犹豫。
更精明的做法特意在页面上营造这种效果,如特意挑选几款数量少、折扣较高的热销商品,当其卖完后显示在页面,就能促使其它数量多、折扣相对小的商品的成交。
“限时”、“限量”虽能很好地减少用户做购买决策时的犹豫,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滥用。因为用户不是傻瓜,当它知道这是你常用的“伎俩”时,再次使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比如在淘宝商家页面上显示的“最后一天”、“限时抢购”等制造紧张的wording,如果是用户第一次看见,可能会相信并且会快速决定购买,但是当用户多次看到,发现这是商家忽悠人的做法后,那就不会再产生之前那种强烈的紧张购买情绪了。 二、利用用户“心理帐户”,减少用户购买时因“舍不得”而犹豫 对于支出和收入,用户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的帐户。例如同样一件标价为2千元的衣服,如果是给自己买可能觉得贵,舍不得买,但如果是送给心爱人的生日礼物,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是因为用户把这两类支出归到不同的“心理帐户”而导致的,衣服买给自己的是“日常衣物支出”,但是买给心爱人则会归为“人情或情感维系支出”,显然大多用户会更舍得为后者花钱。 同样,对免费或意外所得的东西,用户也会因心理帐户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行为。例如,同样一张50元的票,如果是免费获得的,用户不去看也不会觉得特别可惜,但如果是自己花50块买的不去看则会觉得特别可惜。因为用户把前者归为免费的意外所得,而后者是自己付出金钱所购买的。 在运营设计中利用好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通过不同表达的广告等来引导消费者, 影响他们的心理表征, 进而提高销售额或点击率。比如哈根达斯的广告语“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
哈根达斯将自已在用户心理归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零食支出”,所以用户自然会更舍得花钱。因此,在考虑运营主题或内容时,我们可以先调查了解目标用户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帐户,普遍舍得在哪个帐户上花钱,然后运用情感化设计来突出强调,也就是为用户找一个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从而减少花钱的心理愧疚,促成购买。 三、巧用“捆绑”技巧,绕开用户犹豫心理,促成意外购买 大多用户在消费时会有种“有便宜不捡白不捡”的心理,所以当凑单能获得更大优惠时,大多用户都会多逛逛寻找合心意的商品一起购买。这个商品用户本来可能没想着要买,结果就因为“凑单优惠”一下就达成购买,基本绕开了复杂的心理决策过程。 常用的捆绑方式有:

第二重优惠: 
现代公寓设计,小空间内的彩色内饰
3月前 3112
室内设计,将提高您的家庭价值
8月前 4467
设计色彩和几何形状
10月前 5085
设计现代出租屋,利润造福社区
10月前 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