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匠心:把设计产出做出品牌感 实习生时期我觉得像流程图、信息架构、线框图这些不用做得太精致,能表达出意思就 OK 了,也因此招到过某 Mentor 的批评,Mentor 有句话让我记忆很深:「你是一个 Designer,做的所有东西都应该有 Designer 的样子。」 在设计产出物的品质感上,交互设计师相比视觉设计师有吃亏的地方,Dribbble/Behance 等网站上也较少看到交互设计师的表现。但即使是重逻辑、流程的中间产出物,也同样应该追求专业极致的设计过程、产出和落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品牌一样去产出有美感的东西,这样能帮助我们在专业性上得到更多认可,有精美过程故事推导阐述的方案也更容易被接受。 在需求的轮番轰炸下能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说,在一年前就建立过一套自己的设计文档框架,但却没有很好地在应对各种较小的需求时坚持下来,而是偷懒着省略掉了很多东西,文档排版也风格各异,一月换一个样;最近在重新整理和模板化自己的设计文档框架(包括结构目录、排版样式等),希望之后能像一个品牌一样坚持下去,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哦,这是那个家伙做的设计」。
延展:比业务方再多思考一步 被业务的短期目标牵着鼻子走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那么在做设计满足业务方的基础需求时,就要更主动一点去思考用户完成这个基础场景后的下一步、再下一步应该是什么,思考解决方案的延展面。 最近接了一个需求,里面有很多榜单排名之类的列表,Prd 里基础需求就是展示这些列表里的具体数据,但当我还原浏览场景时,发现用户看完榜单就看完了,没有下一步的动作可以执行,用户行为路径也就这样断在了浏览的节点上;但在真实业务场景中,用户还会有下一步的线下推动工作,但产品里却没有提供触发的行动点,基于此我提出了一些看完榜单后的下一步激励/鞭策互动设想来帮助用户完成「推动」的过程,并用趣味性的文案交互表达出来,演示给业务方后得到了比较一致的好评和认可。 在团队里大家很鼓励「设计驱动业务」,但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在永远做不完的「优先级高」业务需求面前,我开始感到焦虑不安,觉得没有时间来主导推动自己想做的事情很郁闷。 但有时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常态,「设计驱动业务」并不一定是说要完全由设计主导发起一个项目,这对经验和威信都欠缺的初级设计师来说尤为困难;而配合既有业务需求,做更多微创新的延展,结合设计师自己的思考落地成综合解决方案,相对来说要更容易落地和拿结果,也能帮设计师在更短期的时间内建立起成就感和自信。
思维:建立跨界通用思维框架 交互设计师对业务的理解很重要,但在持续深入理解业务之余,也要有意识地去建立独立于业务的通用跨界思维、框架和方法论,我们不能满足于逐一解决单一、孤立的业务问题。 这一点是我认为交互设计师区分于产品经理(业务经理)的地方,产品经理和业务的关系更紧密,细分出了商业产品经理、技术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等支线,有些产品经理甚至十年如一日地在某个细分业务领域耕耘,如果单拼对业务的理解能力,我们是很难拼过他们的,这或许也是有些人觉得交互设计师在产品经理面前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的原因之一。 我在观察有总监、主管级设计师参加的评审时,会发现他们对于各类业务背景下的设计方案,都能基于手下设计师阐述的背景信息快速理解和给出建议,不存在对业务接触了解不够就不知道发什么言好的情况。高级交互设计师无论被扔去接触怎样的业务,都能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去沟通、理解、适应业务背景和推动设计工作执行,在设计咨询公司里这一点更为突出。 交互设计师应该学会在项目历练中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不断迭代完善的通用设计思维、框架和方法论,换一个业务线也可以复用,与此同时,锻炼快速学习理解事物的能力也很重要。相比深入理解业务,我觉得这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才是更重要的价值体现。交互设计应该有更强的通用和跨界能力,一个交互设计师深入理解某一业务是好事,但如果只有在这个业务领域才能发挥,那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交互设计师。
现代公寓设计,小空间内的彩色内饰
2月前 2781
室内设计,将提高您的家庭价值
8月前 4145
设计色彩和几何形状
9月前 4761
设计现代出租屋,利润造福社区
9月前 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