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中国设计之窗设计资讯详情

更多

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跨越真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

理论文摘
7年前 2426 22

学习雕塑出身的艺术家尼克.埃文克(Nick Ervinck),一直着迷于探究艺术如何通过对新材料和新科技的运用而得以发展,他的创作探索着多种不同媒介的跨界,包括传统雕塑、3D打印、建筑、设计等。

“无物存在之处,一切皆有可能。存有建筑之处,(其他)无一可能。”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这句话成为埃文克的指引,他一直试图打破建筑与雕塑的界限,探索出不可知的疆域。他探索着一种全新的形式语言:这套语言通过计算机软件生成,被称为“blob建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于1995年被建筑师格雷格.林恩(Greg Lynn)发掘,其结果是生成有机的、形状不规则的、膨胀的形式。

利用这一全新的语言,埃文克的作品在外观上突破了人们以往的视觉经验:建筑不再是常规的几何线条,而是充满变形、不规则,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值得玩味的是,这些突破人类想象力的图形正是由严谨的计算机系统导出的。

不仅是追求外观的视觉突破,在作品的内在编织上,埃文克也融入了中西方大量人文历史,古罗马长方形教堂、中世纪宗教神话。这些图形元素与珊瑚、恐龙、别墅、罗夏克墨迹、树木、漫画、12世纪的花卉墙纸、人体解剖部位等一起成为艺术家所采集的图样资料库,再利用3D软件环境中的复制粘贴技术,做成作品。

埃文克雕塑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公共雕塑,它们或置身于广场、街道,或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这些作品的表面闪亮,反射着城市的阳光和云朵,这一刻,无疑是诗意的。

 


0 22
© 2014-2025 中国设计之窗 www.333cn.com 版权所有
深圳市中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设计之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龙华区布龙路4号127陈设艺术设计产业园A栋203-206
首页
设计资讯
作品备案
设计师
设计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