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中国设计之窗设计资讯详情

更多

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日本新锐建筑师藤本壮介:回归“洞穴”住 舒适即为家

行业资讯
13年前 16491 184

  1971年生于日本北海道。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专业毕业后,2000年设立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他凭借2005年“世界青年建筑师奖”特别是2006年度最优秀奖的三年连续获奖,一跃成为知名建筑师。建筑设计风格是在自然和人工的间隙中探求新颖的外形和空间,并追寻进化。

  为创意园升级方案设计的“立体花园”。

  东京公寓实景  及效果图

  终极小木屋

  House_N(内部)

   见过积木一样堆积成的房子吗?住进雪洞一样的木屋会怎样?拥挤街道里冒出一座大盒子嵌小盒子、小盒子嵌小小盒子的公寓?这不是在童话世界里。它们的设计者正是刚到不惑之年的日本新锐建筑师藤本壮介。7月30日,他来到深圳,讲述对未来建筑的一系列设想——
  
   高楼拔地起,何不回“洞穴”

   与别的建筑师不同,藤本的成名作都是些预算很少的私活。“尽管所接的项目越来越大,也开始有机会去做很多高调的作品。但对我来说,小项目更自由,有更多可能性。”藤本说。

   他时常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与人道的一种方式,并倡导原始洞穴将是未来建筑的模式。他说,“房子最基本的作用是让人住得舒适。在远古时代,洞穴也是最早能给人提供庇护和安全感的建筑形式,隐藏着人最基本的需求。为何不能放到现代空间里去运用呢?”

   藤本因此有一个关于“洞穴和巢”的观点。洞穴和巢是两种不同建筑生长的原始胚胎状态。“巢”是一切已经被布置好了的地方,所有事物都被装配好而且功能化,而“洞穴”只是一个处于混沌状态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里面寻找属于自己的舒适方式,可以创造性地使用空间的环境。“我偏爱有点像洞穴的无意识空间,那是个存在于自然与人造物之间的无定型形式。”藤本说话间的表情,像是描述一种已经灭绝但要复活的不明生物。

   崇尚高楼大厦的现代社会中怎么能实现原始洞穴理想?记者问。“嗯……”他思考着点点头,“现代建筑已经很方便了,技术能够满足人们的很多需求。可是,大家是否快乐呢?是不是忘记了人最基本的需求?这些被遗忘的原始空间是否能帮助现代建筑?这些都是我正在努力探索的。当然直接恢复洞穴生活不可能,应该是个慢慢渗透的过程。”藤本说完习惯性地微笑一下。

   终极小木屋 功能随你变

   早在2009年,作为深港双城双年展参展人的藤本壮介,曾在深圳市民中心做了个概念作品。一群白色的“会走路的椅子”,朝着香港方向“行走”。这件有趣的作品实际是关于公共空间的讨论,“西方的公共空间是被定义出来的,有明确的边界和秩序感。而东方的公共空间是变化的,人走进其中,才会产生。”藤本壮介的作品也一直追求着没有严格界限的混沌状态。他乐于向人介绍的“终极小木屋”十分有趣,全部由原木堆砌出来的空间,模糊了地板和天花板的固有概念,看起来就像个积木搭成的房子。你可以坐在突出的木块上吃东西,也可以躺下来仰望天空,使用者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安排和使用。传统的建筑形式和功能就此被颠覆。“现在的功能建筑把一切都简单地定义化,并强迫人们去使用这种功能。其实,功能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人们使用出来的。”

   ouse N 和House H是藤本壮介的代表作。两间小屋均为私人住宅,纯白色的小屋,通透简单。House N 像是三个嵌套在一起的盒子,通过三个混凝土罩的设计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用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实现了小空间的无限可能性。House H更为朴素,窗户依然又多又大,室内有两个非常亮眼的设施,玻璃墙浴室隔壁的小型泳池,还在中层设计了一块透明玻璃地面,使整个房屋看起来极具现代感。

   而他的作品东京公寓看起来很童话——无序的外部楼梯设计,几个看似独立的小房子像积木一样堆叠而成,其内部却能随意通行。别看这栋楼小,却是五户业主的家,每户有两到三个房间。

   像童话里,把森林融入房子里

   看到藤本壮介的作品,有种梦幻的感觉。它是未来派却不遥远,平和简约得令人想立刻拥有。在藤本看来,这种建筑风格也许跟童年经历有关。他形容自己是在被自然风光环绕着的日本北海道长大,从小就很享受在森林里玩耍的时光。所以,即便现在并没有住进自己设计的“原始的未来建筑”里,他仍很满意东京的处所。“东京这个地方虽然密度大,但到处充满着原始的绿化空间,伴随着这些绿化植物,街道就会像森林一样延展。”这与他喜欢的生活方式正好契合。

   或许,建筑住所会影响人的世界观。而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空间设计则能对人的精神产生作用。藤本壮介设计的日本儿童治疗康复中心便是如此。他把房子、城市和森林都融入混合进这个作品中。这也使得这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儿童精神康复中心,从外部看起来像是一个个小盒子,里面看不出被设计的痕迹,孩子们自主选择坐卧,有如入森林般的自由。

   他乐于看到建筑作为某种介乎公共与私密之间的场所存在,里面人与人之间可以有多层次的互动。如果说建造一堵墙犹如把空间分成0和1,空间在0与1之间是存在着许多灰色阶层的,藤本想要创造出属于中间层的空间。自然的力量便成了他的设计手段。

   重叠建构

   似春树小说

   有人说,藤本的建筑有点像村上春树的小说。纯真的人物总是被放置到复杂神秘的环境里,然后衍生出很多故事,但其实最终小说的主题还是恋爱,再苦再难都得爱。藤本的建筑也是如此。多重的几何图形叠加、重构,没有界限的混沌状态——但到最后,你发现它其实就是要一个最简洁舒适的空间。

   他为华侨城创意园所做的方案也是这样。两个月前,藤本来华侨城创意园进行了考察,回去后便为园区的升级精心设计了三个方案。方案“立体花园”从模型上看像是一个个堆砌起来的玻璃房子,上面长满了绿色植物。你可以从一个屋顶走到另一个屋顶,这些悬浮的花园会在未来扩散到园区的每个角落。第二个方案则是百米立方展示厅,远看像个绿色大盒子,其实是被绿色植物包裹着的当代艺术馆展示厅。第三个方案“苍穹之冠”是他的最终选定方案。虽然多了一些现代感,运用几何体、大玻璃采光的方式做成环状建筑物。实际上,还是出自于藤本壮介的取法自然原理。在他的观念中,建筑可以是第二自然,应该像植物一样更新生长。


0 184
© 2014-2025 中国设计之窗 www.333cn.com 版权所有
深圳市中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设计之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龙华区布龙路4号127陈设艺术设计产业园A栋203-206
首页
设计资讯
作品备案
设计师
设计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