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中国设计之窗设计资讯详情

更多

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想念陈老师

理论文摘
19年前 12600 140


  陈绍华老师在深圳有家、有公司、有户口,我也在深圳。按说,想他了,想与陈老师见一面,不算难事。但我今天却想把这种想念写发出来,可能是觉得这种想念所引发的一些话已不太像我俩之间的轻言小语,干脆说开罢了。

  我跟陈老师是同乡,且相识多年,也跟随过他。我今天写这些东西也有情分的干扰……,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份率真,一份年已半百的人的率真,一份没有遮拦的率真。望着十五晴空中的朗月,油然使我联想与他。

  陈老师的率真,我认为决不是一种简单地脾性发作,简单地理解为陈老师童心未泯其实就是不理解。他从师、从业、从父多年,以他的阅历,以他如今在行业中所处的高寒地带,他的率真带有一种迫切责任所驱使的忘我。陈老师“无话可说”地把那些滥用权利审美的官僚喻为设计的“天敌”,已不是简单地、痛快地发泄,因为之后我看他并没有因此而心轻如燕,一种责任未尽的内急,让他在九百七十万平方公里上如点滴般地释放,确实苦难着他以及和他同样有急的人。这种点滴般的力量确实惊扰了一些人,但更多的人、更多至关重要的人却还在掩耳盗听。惊扰到的就有人出来,要么指责“不论场合,随处释放”,要么也不论场合、不急装急地“释放”回来,试图稀释或掩埋对方的扩散。我很能接受与别人的争鸣,我甚至对陈老师的某时释放也想争鸣,但我发现若与陈老师的率真争鸣,那自己是不厚道的。因为他的率真、他的不掩饰,才使得他自然地说,才使得他超然地带有了一些脾气,其实真实的东西都这样。在陈老师身边也有人忧劝他要注意婉转、和言,以保护自己。以陈老师自身在行业中的位置,他也可以与所称的“天敌”和颜悦色、一团和气,但那样他会觉得自己的言举又与内心为敌了。换一句高境界的话说:他已经以一种全民责任、行业责任而弃舍了自己的保护,唯一对自己所在乎的,是言要由衷。陈老师自己也曾说过:父母“从小不许我们说谎”!

  在陈老师颇多的言论中,有一点耳压很重,那就是他的“大设计”观。我在一家出版社的约稿中也曾说道“设计,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虽未与陈老师通言会语,但我想我的这番言论可能与陈老师“设计,是全民的事”的观点有相通之嫌,个中的观点也可能有高低、宏微之别,若按照语文语法的划分,起码也算是近义词。早先在课本中我们学过,人与动物的最大分别是人类善于制造和使用工具。然而,到今天我们发现:人类还有一个更大的能耐,就是善于制造垃圾。(在我看来,动物的尸首粪便不是垃圾,落满树叶的路远比只有一片纸屑的路干净。)在这里,我已经无力再谈垃圾桶里的垃圾,就陈老师的全民审美而谈,设计的责任已完全不是设计师个体了。人们过于认同于设计是一个专属行业,而在落稿和投票表决上却又不舍不弃自己的那一份审美权利。惯有一些有钱有权者把设计贬入钱权之下,以不及大众的审美情趣来标示美的指向。最终,地球成了钱权意志倾放愚昧的垃圾场,这种垃圾场一片繁荣,大众就是天天置身心于这种繁荣景象中在安居乐业。若设计果真是一部分所谓的专业人在斗室取乐,偶尔沽名钓誉、换点银两,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倡导者——邓小平先生怎敢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来称之?陈老师所呼吁的“全民审美”,正是跳出斗室,以仅有的一点话语权来启示那些愚昧意识:一切行为的前提是思维,一切思维的根本是设想、谋划。设想、谋划与设计同解。陈老师的“设计先导”之说已明显不是让企业做事前先设计一个养眼的标志那么简单了。现在看来,阻碍大众审美意识提高的因素除了满目的视觉垃圾已经让老百姓审美失聪外,就是一些自己也审美失聪,但又怕被别人看出来而用钱、用权来掩饰的人,害怕百姓审美觉醒而危及自身钱权威信的人,当然也不排除被钱权改变了责任走向,以卖纸的价格出卖设计的人。其实陈老师也有所怕,他怕长此以往,设计也会变成制造业,因为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里,目前设计还多少不太像工厂。

  今天,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在伏地六年后,又要抖身打挺了。在被“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所画的这个圈里,地方政府也要打造“设计之都”了。事到如今,我真切地期望深圳呼喊的“设计之都”能够具有一些“陈绍华风格”:表里一致,且言行一致,不要变成在几个展览馆、美术馆里设计师自己观摩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甚至自己哄自己的家务事。作为家长似的政府,打造“设计之都”的前提是打破以往的“设计制度”,给予具有领先意识的设计师应有的话语权、参与权、决定权,在许多重大项目实施的队列里,能够让设计排个前座,给个拍板的案头,同时也可充当“天敌”角色,生态地制衡行业的无序、泛滥,遏制南郭先生。最终,“天敌”将享受到的不是设计的体肉,而是设计所带来的更高营养的经济、文化大餐。

  今天是中国农历的八月十五,但不要忘记今天也是公历的“九一八”,节日有欢乐,更要有忧患。国家如此,民族如此,设计也如此。

  前几日给陈老师打电话,想借月亮的光见他一面。无奈,他在距离所谓的“天敌”最近的地方——京城。只好在此与他遥致平安,并念他保重身体,尤其是胃!

                               杜峰松
                               2005中秋夜 落笔深圳



0 140
© 2014-2025 中国设计之窗 www.333cn.com 版权所有
深圳市中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设计之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龙华区布龙路4号127陈设艺术设计产业园A栋203-206
首页
设计资讯
作品备案
设计师
设计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