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中国设计之窗设计资讯详情

更多

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玛格南图片社摄影作品在成都展出

行业资讯
19年前 12178 135


  2005年9月27日到10月15日,星昕实业开发有限公司、上海IC传媒,

  文轩俱乐部联合举办了大型的《原乡·玛格南·中国成都行 2005大型图片展》

  9月27日下午,图片展开幕酒会及主题座谈会在成都文轩俱乐部隆重举行。

  本次展出的摄影作品有《1987年,北爱尔兰天主教在街头轰炸汽车》、《1986年,伊朗德里兰女人们在郊学习射击》、《1999年,白俄罗斯一位遭遇切尔诺贝利核泄露的受害者》、《1993年,美国旧金山爱滋病情侣》等等。

  “观看之道,精神原乡”、“看,一种生活叫原乡……”“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隐隐感动的心灵”。在读图盛世的当今,我们通过摄影师的眼睛,借助玛格南的“重量”和摄影本义里的精神内核,感受到忧愁、震惊的眼睛,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主题座谈会上,嘉宾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想:“作品本身超越了新闻作品,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充满了人文观怀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艺术”。摄影协会的龚主席更是感叹到“我们看到成都摄影界的差别,多的开展这些高水准的作品展出,多学习,成都的摄影艺术才能进步,才能指高”。

  玛格南图片社:该图片社成立于1947年,至今的58个年头中,共有60多名世界各地的著名摄影师与其签约。在世界摄影业界,玛格南已经成为“顶级”的代名词,它代表着摄影师关注身边社会时无畏、献身、热情和强烈的投入,也代表着摄影师作为从业者内心深处永远保持的一份心动、魂动!玛格南的摄影师总是及时出现在世界各个重大事件发生地,无论是战争还是饥荒,是政变或是改革,是风光或是人文,玛格南的摄影师无一缺席,他们作为目击者把自我的灵感注入到社会事件中,同时也兼备道义精神。玛格南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新闻性,而集聚艺术性、人文性和历史性,在世界范围内受人景仰。

玛格南代表摄影师介绍:

  Ian Berry (伊安·贝瑞)

  贝瑞1934年出生在英国普雷斯顿。1952年,贝瑞为《每日邮报》和Drum杂志工作,并且来到南非,作为一名摄影记者的他从此一举成名。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报道南非沙佩维尔大屠杀的摄影师,并且他的作品最终成为了证明大屠杀中幸存者无罪的审判证据。1962年,贝瑞受法国写实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邀请,加入玛格南图片社。1964年,他来到伦敦,成为英国Observer杂志的第一位签约摄影师。贝瑞曾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苏联派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色列、爱尔兰、越南、刚果的战争,埃塞俄比亚的饥荒和南非的种族隔离。贝瑞除了用纪实的手法记录这些历史事件外,他还以此出版了两本摄影集,《Black and Whites L’ Afrique du Sud》和《Living Apart》,前者由法国总统密特朗写序,后者由Phaidon出版社出版。贝瑞的杰出表现和优秀作品得到过无数嘉奖,他曾被评为首届尼康年度摄影师,荣获美国全国摄影记者年度大奖,英国新闻杂志摄影师年度大奖。并且,他的摄影集《The English》(1978)获得首届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的奖学金。

  Chris Steele-Perkins (克里斯·斯蒂尔-帕金斯)

  帕金斯1947年出生。大学时代,他就担任了学生报纸的摄影师与图片编辑。1971年,在伦敦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1973年开始了他第一次出国拍摄工作——跟随一个救济组织去孟加拉国。1975年,他与EXIT一起工作,那是英国一个处理社会问题的团体。随后,他又于1976年加入了巴黎Viva图片社。1978年,他以英国男流氓(teddy boys)为主题拍摄了一系列照片,期间最糟糕的境遇莫过于在酒吧被人痛打。1979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摄影集《The Teds》,并因此加入玛格南,开始了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摄影。帕金斯的摄影报道得到了公众很高的赞许,并赢得了许多大奖,包括大不列颠汤姆。霍普金森新闻摄影奖(1988),徕卡公司奥斯卡。巴纳克奖(1988),罗伯特。卡帕金奖(1989)。帕金斯始终认为,新闻摄影是一种工具,它能让人到一个地方,在一个地方,经历一个地方。

  Patrick Zachmann (帕特里克·扎克曼)

  扎克曼1955年出生于巴黎,为了谋生开始为杂志拍摄照片。他很喜欢这些工作,因为这驱使他关注现实世界,同时也训练他的工作速度。他曾经为《滚石》杂志拍过曼谷的爱滋病,花了两周;为《嘉人》杂志拍摄土耳其妇女,只用了一周。他在1985年加入玛格南并在1990年成为玛格南的全职摄影师。由于对移民题材的兴趣,扎克曼创作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化分裂和消失的长篇报道,也因此获得法国外交部嘉奖。而他的关于曼谷卖淫和爱滋病的影像作品使他荣膺著名的法国尼普士摄影奖(1989)。由于认为彩色照片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事件的细节,扎克曼更喜欢创作黑白照片。同时,他也喜欢用一组有联系的镜头来表达他想叙述的故事。对于单张照片,即使再出色,也难以获得他的欢心,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故事摄影当中。他手中的镜头就是笔杆,从他的镜头中流出的是作家的文字难以企及的真实和震撼。



0 135
© 2014-2025 中国设计之窗 www.333cn.com 版权所有
深圳市中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设计之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龙华区布龙路4号127陈设艺术设计产业园A栋203-206
首页
设计资讯
作品备案
设计师
设计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