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备案盖章纸质证书需另出工本费,邮寄到付!
画风齐变祭劫难 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上海中国画院特意将每年一度的大型年展提前至8月1日开幕,展览主题为“不能忘却的纪念”。昨天,记者来到布展现场,只见60多件尺幅巨大的主题作品错落有致地陈列在展厅中,气势恢弘,震人心魄,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中日战争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劫难。记者惊讶地发现,画家们竟然不约而同地一改往日画风,用画笔展示自己的热血、激情、斗志和行动,令作品呈现出震撼的效果。 为了这次主题创作,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们早在年初就开始准备,他们赴松江进行创作座谈会、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馆、开设创作学习班、远赴山西太行山采风,还亲临当年的战争现场,捕捉创作灵感。 程十发的《岁寒三友》预示着深刻的民族情谊,表达了中日人民在共同遭受到战争灾难的同时,仍然保持着友谊。施大畏的《不灭的记忆》高4米,宽4.3米,画中交错着几十个裸体人像,张着血盆大口的河马阴郁地躲在角落里,象征着战争笼罩下的阴影;而散落在画面中的千纸鹤,则预示着世人希冀的和平,更多地体现出画家高远的前瞻性视角。韩硕的《我们都在太行山上》描绘的是八路军将领的形象,而蔡广斌笔下的《八百壮士》则塑造了在著名的淞沪会战中英勇抗敌、誓死守卫四行仓库的国民党官兵。张雷平的《千山万壑,铜墙铁壁》和赵豫的《巍巍太行山》、杨正新的《黄河在咆哮》、卢辅圣的《长城》都紧紧抓住了中华民族具有特殊寓意的标志。陆一飞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紧记历史,勿忘国耻。何曦的《1937,我的家》用乌鸦来预示灾难,以及战争给家园带来的种种破坏。 许多画家一改往日画风,女画家马小娟一直以柔美的画风见长,在创作座谈会上,她曾经很为难地说:“这样的主题画的确非常难画,我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创作思路,真的是画不来啊!”但马小娟还是克服困难,把这次作画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最后,她奉上了以八女投江的故事为主题的作品《乌斯浑河之歌》。张雷平的画也首次注入了雄浑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奉献出了自己的最好作品。本次画展将从8月1日展至8月9日。 |
“恒洁焕新家”第二季第2期:爆改异形梳妆台,
4小时前 1147央广网等百余家媒体报道,Lamett乐迈石晶建博会
5小时前 1265热到“颠”?华为“赛博风扇”已就位
5小时前 1208七彩虹BW2025硬核破圈,次世代体验燃炸全场!
3天前 1365